文旅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如何顺势而为?

2021/04/25

1120


数字化转型是机遇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科技不断升级,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持续加速。疫情防控期间,在国家及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举措中,数字文旅成为推动文旅行业复苏、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重要内容。

2020年,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多个角度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28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举办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活动,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参与传统文化和旅游业态改造提升,制定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完善分时预约、在线预订、流量监测、科学分流、无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等功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加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提升数字文化馆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打造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加大微视频、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建设力度,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大力发展基于5G等新技术应用的数字服务类型,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探索发展数字文化大众化实体体验空间,加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推广群众文化活动高清网络直播。

由此可见,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课题。文旅企业要不断顺应新趋势,把握发展新机遇。


数字文旅大有可为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珺教授表示,5G、大数据等数字化科技要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动能,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传统旅游业呈现文旅服务智能化、旅游参观互动化、文旅体验网络化,整个文旅行业正逐渐升级转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认为,数字文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与文旅业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产业形态,数字文旅的特征包括:更广泛的分享,更高效的交互,更有质感的体验,更便捷的信息。她认为,数字科技+文化+旅游形成的新业态包括:

线上文博:主要是线上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可以借助互联网、AR、VR、AI技术,实现文物、艺术品信息的快捷获取,文物、艺术品的放大观看,线上自主游览,360度全场景体验等,提高游客的观看体验。


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主要是以高度智能化为特征的相关旅游产品和服务,包括智慧酒店、智能客房、景区无人商店、无人售卖车等,以无接触服务为特征,也包括酒店的入住自助办理、景区的扫码入园等智能服务。

沉浸式场景: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VR、AR、AI等科技形成的沉浸式场景,如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游乐场、AR/VR主题乐园、全息主题餐厅等。

旅游智能制造:主要是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与旅游装备制造业融合而生的旅游智能装备制造,如融合应用AI、AR、VR等新技术,生产智能滑雪板、智能头盔、智能服装等旅游智能装备和用品;游乐设施和旅游观光车的智能制造,如沉浸式过山车、无人驾驶游览车、AI观光车等智能设施设备。另外,还有邮轮游艇、房车、索道缆车等旅游装备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升级,以及旅游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生产,将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售后过程等进行全程数字化等。


主要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形成的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线上资产,围绕旅游线上资产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有望形成新的业态。


数字文旅怎么做?

目前,我国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融合不够、产品类型单一、商业模式缺乏,尤其是“有流量、无消费”、线上文旅消费规模较小、与实体文旅消费相互促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此,有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发出,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坚持规划引领、量力而行、分类实施、分阶段推进。各类文旅企业须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效率,但绝不能取代文旅产品及服务本身。数字文旅的根基在于文化和科技的有效融合,二者要在市场和行业现状间形成化学效应,使得企业因科技而更有发展活力,科技因文化而更具有生命力。企业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更要创造自己的专属核心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表示,各地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文旅产业,一定要与当地特色文旅资源结合起来,形成规模、互补与势能,要有主打产品、主打项目。新技术手段是补充而不是替代,要将传统和现代很好结合起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表示,疫情防控期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发展的成果得以集中体现,并受到大众认可。我们应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数字文旅的受众群体、内容偏好等,以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同时,思考线上线下文旅资源的关系。如实体博物馆可以让大众与文化遗产面对面交流,数字博物馆可以为大众打开文化体验新渠道、带来新感受。从长远来看,线上线下文旅资源将在融合中实现优势互补,释放巨大潜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袁慧琴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包括京剧艺术在内的传统艺术要稳固剧场演艺,更要积极发展数字文艺。应积极推动传统艺术时尚化,以符合时代审美的方式,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活态、立体展现传统文化;推动舞台艺术影像化,充分运用影像思维和数字技术,实现“虚实相生”的中国韵味、中国气派;推动“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效能传播,以轻松快捷、碎片化的传播方式,让受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艺术魅力。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表示,智慧文旅的核心是推进融合,包括科技与产业的融合,资源的融合,文旅的融合。特别是通过推进文旅融合,推动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需要科技支撑,智慧文旅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是产业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科技+文旅,不是简单的叠加,机械的罗列,要遵循发展规律,检验实际效果的是产业,是社会,是时间。